端午时节,粽叶飘香。雨花台区“三献”(献血、捐献造血干细胞、捐献遗体器官)志愿者们以别样的方式传递大爱,让传统节日洋溢着新时代的文明气息。
一、商业广场上的“三献” 课堂
5月30日晚6点,西善桥街道油坊社区七贤街商业广场灯火渐明,人流如织。雨花捐友分会副会长焦荣秀、宣传干事陈起琴带领刘天霖、单永明两位老组长组成的志愿队,身着印有红十字标志的马甲,在广场上搭建起“移动宣传站”。
“您看这杂志里的故事,都是咱们捐友的亲身经历。”志愿者们一边向过往市民递上《捐友通讯》,一边介绍着刊登在杂志上的捐献案例。他们分工明确:有人发放“三献”知识手册,有人讲解捐献流程,有人分享真实故事。刘天霖、单永明用拉家常的方式传递公益理念,醒目的红马甲成为广场上最温暖的路标,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咨询。
二、特殊的“节日礼物”:献血与登记的双向奔赴
6月6日,焦荣秀用一场特殊的“自我宣传” 诠释 “三献” 精神 ——她再次走进献血屋,捐献400毫升热血。“三献宣传要从自身做起,我多献一次血,就能多影响一群人。”她说。同一天,雨花台区捐友分会会长孙丽珍马不停蹄奔波于三个小区,为73岁、72岁、84岁的三位老人提供上门登记服务。她耐心协助老人填写表格,讲解捐献意义,最终三位老人均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。这份“一日三登”的成绩单,源于志愿者们日复一日的深耕。正如孙会长所说:“没有平时走街串巷的‘磨嘴皮’,就没有今天居民们的‘放心签’。”
三、贵在坚持: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
从端午的粽叶到夏日的晚霞,从广场的喧闹到社区的静谧,雨花台区的“三献”志愿者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公益的真谛:不是一时的激情,而是长期的坚守。他们用红色马甲点亮文明之光,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成为传递大爱的节日。